混得不好最好不要回老家
混得不好最好不要回老家,有很多毕业生都会选择先去大城市奋斗,但是在大城市工作是很累的,很容易就混不好,但是很多人就算混不好也不回老家,混得不好最好不要回老家是什么原因。
混得不好最好不要回老家1第一、小城市工作机会少,不好找。
小城市,因为各种物质条件的限制,能提供的岗位和工作机会,比较少。特别是现在大城市的热门行业,如高端制造、软件类在小城市几乎没有任何用武之地。
有人说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大城市能找到的工作,小城市基本也有需求。可是小城市那点可怜的需求,早就有很多人惦记着,很难轮到你。
第二、小城市的工作竞争更复杂,关系网更错综复杂。
与大城市工作压力不同的是小城市,很多工作,背后都隐藏着或深或浅的关系网。评判工作好坏的标准,不但要看你工作做得好不好,还要看背后的复杂人际关系处理得妙不妙。
走进办公室的第一天,就要面对整个关系网。或许一件很小的事,就能在办公室,引起轩然大波,身后没背景、没关系,单靠工作努力可能混得比大城市还差。只有体会过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复杂。
第三、邻里的之间的闲言碎语。
首先,家人辛辛苦苦付出,供你上大学,读研读博,在你上学的时候可能你是家人的骄傲,邻里羡慕的对象,小辈们的榜样,本想着你能衣锦还乡。可你却灰溜溜地回来家人怎么想,怎么看。
其次,之前邻里之间的榜样,现在回去做着和他们孩 ……此处隐藏1317个字……父母带回了希望和幸福。
这种心灵鸡汤式的劝慰当然有道理,值得恐归者用心体会。但恐归这不只是个人问题,也还是社会问题,真正走进恐归者的心灵,去倾听他们的忧和他们的盼,会有着更深刻的认识。对于多数恐归者来说,“恐”的不是家人而是亲戚朋友和乡里乡亲。他们考虑的不仅是自己的面子,还有父母的面子。
现代社会在带来大量机会的同时,也带来了许多无机会主义者。正如歌中所唱,“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精彩中也有许多无奈”。精彩属于一部分人,无奈也属于一部分人。一起背上离家的行囊,几年后有人很风光,有人很落寞。在平时可能还看不出来,但春节是把刀,一下子裁出了人生的不同。
有人讲,平时感觉还好,一次春节回家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,什么都没用。特别是两个一起长大的小伙伴,努力读书上大学的,没赚到钱回家备受冷落;没考上大学的,却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发财了,开着豪车回来了,于是就成为全村的焦点。而且常被拿来对比,在指指点点中备受打击,甚至连累父母脸上无光。
这种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,这种社会认识问题,不是简单的“有钱没钱回家过年”能够化解的。在一些人眼中,财富、权力成了成功的唯一标签。在城里有没有房,有没有一官半职,有没有自己的车,这都是成功的标尺。现在有些农村,每到过年就会成为豪车的“展示厅”,有些人不管千山万水,都要开车甚至借车回家过年,也体现了这种“面子文化”。
由此不难看出,春节恐归不只是个人原因,回家过年也是一道社会考题。这种社会问题,特别是成功观问题,同样甚至更值得现代人思考。在这样的文化心理背景下,那些听起来很是动人的心灵鸡汤,未必能够真正走进恐归者的心灵。